1.對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
對兒重認知發展的影響,研究關注于學業不良或學習困難的學生,顯示學習成績不自除了與智力因素有關以外,還與家庭環境、父母教養方式等因素有關。還有研究者發現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認知方式的發展有關,場依存學生的父母對其有較強的嚴厲管制傾向,場獨立學生的父親表現出更多的偏愛行為,場獨立學生的母親有更多的拒絕、否認的行為。
2.對兒童語言發展的影響
對兒童語言發展的影響,有研究者發現父母的教養方式尤其是父親的嚴格教養方式以及兒童氣質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互影響,并共同影響著兒童的在陌生情境下的語言表達水平。
3.對兒童人格的影響
對兒童人格的影響,研究發現,人格維度神經質(N)、 精神質(P)得分分別與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如嚴厲懲罰、拒絕否定.過度干涉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還有研究表明早年低水平的父母照顧與抑郁癥有關。長期不當的父母教育 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難以適應社會的不良人格特征,從而為人格障礙、神經癥的發生提供了病前人格基礎。而父母的理解、情感溫暖有助于子女增強自信,建立更為健全的人格。
4.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這領域當前研究最為深入廣泛,所涉及的內容很多。 包括兒童的自我概念、同伴關系、社會性情緒、道德行為與道德體驗、自我控制能力、攻擊性、獨立性、孤獨感、應對方式、問題行為等。如在同伴關系領域中,有研究者從鼓勵成就、鼓勵獨立、過度保護、接受性、拒絕、懲罰6個維度研究母親教養方式與青少年合作意識、合作情感、合作策略、合作意圖的關系。結果發現母親的接受性越好,青少年合作意識就越高,在學習合作中,合作情感越高,并更傾向于采用積極的合作策略,并且利已意圖越低。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