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怎樣對待殘疾孩子,本人就自己殘疾的切身體會提幾點建議?
1.必須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診斷和醫治,避免誤診和使孩子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2.盡早讓孩子走出家門,感知外面的事物,使其在心理上與同齡人同步。我就是從小與外面世界接觸晚了幾年,對人生成長造成 了一定的影響。
3.不要歧視殘疾孩子。
4.一定要讓孩子學習知識,只有知識才能使殘疾人走出陰影,有所作為。
5.培養孩子正常的愛好和興趣,這樣可以讓他們在快樂中生活。
沈哥:殘疾孩子家長是我們生活中最具堅韌精神的群體之一。家長們將相當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殘疾孩子的治療、康復、就學、就業等事務中去。由于經濟能力所限,絕大部分殘疾孩子家庭僅能維持低水平的生活狀態,含辛茹苦地為孩子的未來而苦斗著。很多殘疾孩子的父母將有限的人力財力耗費在盲目求醫中,以至于無力將家中僅有的財力用于孩子將來的教育、發展和自立。
面對殘疾孩子,家長應該怎樣做?沈哥在此也給支幾招,僅供參考吧。
第一招,要科學理智地對待孩子。一心要把孩子的病治好,這是每個家長的心愿。但是,目前有很多殘疾是無法徹底痊愈的。因此,醫治時就應注意兩點:一是要把握時機,及時醫治;二是在殘疾不可扭轉時要在專家指導下進行康復,不要將人力財力浪費在無效的醫治中。比如廣義地說,先天神經性耳聾是不可逆轉的,孩子不可能再有普通人的聽力,再花錢治也毫無用處。如果將治病的錢用于為孩子買高效的助聽器,及時訓練他說話,完全可以使他擺脫無聲世界,逐步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
第二招,要將家庭有限的財力用于孩子的文化教育和發展他的生活技能。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只要經過中高等教育,或是具有一定技能的殘疾人,其生活水平都會高于一般的殘疾人。
第三招,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引導他們正確看待殘疾,正確看待社會。這對于孩子今后能否融入社會,正常地參與社會競爭,很好地獨立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要想孩子不被人歧視,首先孩子自己要自信、自尊、自強。如果從小就讓孩子建立這樣的人生觀,他們將受益無窮。
第四招,要讓孩子成為有用之才,家長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應該學一點或了解一點與孩子發展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隨著家長知識水平的提高,對孩子的指導和幫助也會加強,孩子的生活質量才會越來越好。
作為家長,我們應對我國社會和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有信心,隨著國力的增強,社會對殘疾孩子全方位的扶助和保障能力也會逐步完善起來,殘疾孩子的父母將不會面對孩子的殘疾而孤軍奮戰。在社會各方面的關注與幫助下,殘疾孩子一定會有越來越優良的成長環境和美好的未來。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